迎评巡礼|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实验班

发布者:郜梦坤发布时间:2025-09-03动态浏览次数:10

一、实验班概况

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实验班是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省级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群试点班级,契合新文科理念下全媒化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立足泉州及海西经济区。班级由专业群内遴选学生组成,以“文化理解+创意落地+产业服务”为培养核心,围绕五大核心能力(调研、策划、创意表现、传播、创新创业)与两大服务能力文化传承、品牌传播)设课,结合在地文旅资源开展实践。依托跨学科产学研师资(含15名业界导师),培养全媒化复合应用型文旅创意人才,毕业生就业覆盖数字内容创作、文旅融合等领域,部分校友深造或就职于知名企业、政府机构。


二、实验班特色

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实验班从2016年开始招生,至今培养已有7届毕业生,共计221人。

1.在地化产业融合,依托泉州世遗资源,设专题课程、开展在地项目,对接区域文旅产业需求;

2.进阶式能力培养,构建“五大核心+两大服务”能力体系,课程分阶段进阶,强化创意落地;

3.跨学科产学研师资,多专业背景教师搭配15名业界导师,带来前沿视野;

4.实践竞赛驱动,以项目实践为核心,结合学科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三、培养目标

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实验班作为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省级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群试点班级,适应新文科人才培养趋势,立足泉州及海西经济区,培养具备扎实调研能力、系统策划能力、多元创意表现能力、创新与创业精神,以及全媒化复合应用型品牌传播人才。班级由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文化创意专业群内专业遴选学生组成,通过跨专业强化培养与分阶段实践训练,实现“文化理解+创意落地+产业服务”的差异化人才输出,满足区域文旅创意产业对品牌建设、文化创新、全媒传播的需求。


四、核心课程介绍

(一)五大核心能力培养

1.调研能力:

文创项目考查:立足泉州丰富文旅资源,通过实地考察区域文旅项目,挖掘其文化与旅游价值,在内容与形式上探索创新,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同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调研能力。

2.策划能力:

文创项目策划:以文创产业项目策划与营销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训练项目策划流程与操作方法,培养创意、策划与文案撰写能力。

3.创意表现能力:

1)图像表现:

创意设计1-2:帮助学生掌握创意设计基础理论与工具,进阶训练创意设计技能,聚焦复杂视觉项目创作,提升学生对图像元素的整合与创新能力。

2)文字表现:

故事写作:从叙事功能、语法、话语等维度解析故事结构,训练学生品牌故事与文化内容的撰写能力,助力文化“走出去”。

3)影音表现:

声音艺术:系统讲解“声音” 媒介的技法与原则,让学生掌握声音素材采集、播音主持等全流程创作,结合媒介融合与文化创意开展实践创新。

音乐美学:讲授音乐基本特征与规律,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使其能在项目中合理选配音乐风格,为影音作品创作奠定基础。

动态影像作品创作:通过实践掌握动态、静态数字影像后期制作,熟练使用Pr、Fc、Ae等软件,提升动态影像作品创作水平。

短视频作品制作:聚焦短视频拍摄与制作全流程,结合品牌传播需求开展实践,让学生理解短视频在品牌推广中的应用逻辑。

4.传播能力:

媒介与传播:讲解移动互联网、元宇宙及赛博空间前沿知识,提升学生媒介思维与素养,助力其适应快速变化的传播环境。

5.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实践1-2:作为综合实训课程,以创业项目落地为目标,结合学科竞赛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应用,提升项目执行与团队管理能力。

创意手作1-2:以手工项目为驱动,开展专题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协作精神与专注力,通过进阶专题创作深化学生创新思维与协作能力,提升创意落地的动手能力。


(二)两大服务能力

1.地方文化传承:

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专题:系统介绍“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世界遗产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遗产价值,为文创项目注入地方特色,推动区域文旅创意产业发展。

2.地方文化传播:

数字营销传播:传授数字营销传播的运作规律与具体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数字方法服务品牌传播,强化全媒化传播能力。



五、师资力量

文创班依托泉州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在地优势,在文化创意领域汇聚了一支跨学科、产学研结合的高水平师资团队,教师专业背景覆盖文学、设计、传播学、管理学等,推动专业群学科交叉培养。现聘请业界导师15人,涵盖文化研究、创意设计、数字媒体、产业运营、非遗传播等多个领域,特设数字内容创作、IP开发、元宇宙艺术等新兴领域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化培养。


部分业界导师介绍:

王家声:泉州晚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主管新闻采编业务,参与创办《东南早报》,推动闽南地区媒体发展。获省级以上新闻奖作品近百篇(次),其中,参与项目获中国晚报界的最高奖项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讲授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专题、创新创业课程。

张潮:中国科学院物理电子学博士,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副经理,高级工程师。主持和参与多项移动互联网发展及现状研究与技术运营项目,发表多篇相关学术论文。讲授移动互联网专题课程。

李享学:上海慕果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莆田好果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总经理,专注特色小镇运营管理、乡村旅游运营管理、文旅开发策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策划,曾担任Seabee海蜂航空文化主题小镇、莆田渡里产业发展策划等项目总策划。讲授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文创项目策划课程。

林同顺:复旦大学新闻学硕士,泉州市创意产业协会理事单位——福建泉州金马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其创办的金马传媒先后服务于500余家政府机构、品牌企业,拍摄了1000余条影视作品,累计播放量超过上亿次,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讲授影视作品创作、数字影像与短视频制作课程。

陈树青:六合云创始人、泉州六合儿童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兼厦门杰喜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专注制鞋工业设计和大数据应用,荣获“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讲授文创项目策划、创意与设计课程。

陈君锟:软木画工艺师,福州软木画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副会长,师从国家级大师吴学宝,从业40余年,长期在木画企业中负责研究工作,担任创新设计,精通软木画艺术设计。讲授文创项目策划、软木画创作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课程。

苏一森:泉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洛江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曾作为“泉州市特殊人才”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造,“一森艺术空间”创始人。讲授文创项目策划、创意与设计课程。

林桂清:中国地质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软件设计师,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泉州分公司产品支撑项目经理。致力于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软件开发、软件管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据技术等研究方向。讲授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新媒体运营、移动互联网专题课程。

陈俊晔:泉州广播电视台嘉宾主持、泉州喜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专业方向为主持艺术发生、口语沟通技巧、朗诵发声技巧等。讲授声音艺术课程。



六、学生参赛获奖情况

文创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积极鼓励学子们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成绩斐然。

1.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7项;省级三等奖16项

2.中国好创意大赛: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三等奖1项

3.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4.华灿奖两岸新锐设计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

5.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二等奖;省级三等奖

6.第三届泉州宝藏新年艺术展《光之城》3项作品入展

7.第四届泉州宝藏新年艺术展《众神之城》2项作品入展

8.海峡文化博览会两岸高校新锐展作品入展

9.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竞赛三等奖1项

10.“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

11.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



七、毕业生就业及方向

就业场景覆盖多元文化创意领域,包括数字内容创作、文旅融合、广告与品牌、创意策划、影视制作、公共文化服务等。毕业生从事地方文旅集团等IP开发与运营岗位、短视频平台内容策划岗、文创公司、文博单位、展会策划、非遗活化等相关工作,职业成长空间广阔。


八、优秀校友

张巧玲:2019届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文创班学员,擅长IP孵化,公众号【张可粒】,全网20粉丝

钟锃琦:2021届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文创班学员,研究生就读集美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施美金:2022届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文创班学员,研究生就读杭州师范大学

林雅君:2022届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文创班学员,研究生就读上海师范大学

刘慧婷:2022届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文创班学员,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城市管理局

石雨昕2023届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文创班学员,就职上海李奥贝纳广告有限公司

黄秋莉2023届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文创班学员,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行

谢子良:2024届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文创班学员,研究生就读University of Nottingham(诺丁汉大学)

孙玉婷:2024届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文创班学员,就职安溪藤铁家居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晓宇:2024届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文创班学员,就职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李维姗:2024届AC米兰中文官方网站文创班学员,就职晋江市教育局


九、未来展望

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实验班将始终秉持“学会做人,守信笃行;学会做事,创业有成”的校训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扣新文科人才培养趋势与泉州及海西经济区文旅产业需求。未来会进一步深挖“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等在地文化资源,优化“五大核心能力+两大服务能力”课程体系,融入元宇宙、数字营销等前沿内容。同时,将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业界导师团队引入更多实战项目,以学科竞赛驱动创新,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实践与升学平台。持续以“文化理解+创意落地+产业服务”为目标,输出能胜任文旅IP开发、数字内容创作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既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与深造,也为区域文旅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注入动力。(素材来源/谢颖怡 谢日菲)